一、以招聘名义钓鱼,套取个人信息
1、现在有很多贩卖个人信息的中介公司,为了获得更多更精准的信息,往往会在网上发布虚假招聘信息,吸引求职者前来投递简历;
2、从求职者递交的海量简历中,精准获得求职者的个人信息进行交易,后续可能会衍生其他的网络电信诈骗。
应对技巧
1、在找工作、投简历之前,应该通过正规渠道、选择权威求职平台获取招聘信息;
2、上网了解或查询公司工商登记等,核实招聘单位的经营状况和资质;
3、简历上主要体现所学专业课程、科研实习等内容,不要泄露个人的身份证号、家庭住址、家长电话、通讯地址等信息。
二、注意招聘信息真实性
在招聘的时候碰到以下情况一定要谨慎,很可能是“虚假招聘”:
1、招聘单位的联系方式是手机或者个人邮箱;
2、招聘信息中告知无任何调节可直接面试、上岗;
3、薪酬明显高于市场平均水平,且要求很低;
4、面试地点含糊不清或在三星级以下宾馆等;
应对技巧
1、查企业官网。没有独立域名或官方网站的企业,需警惕!
2、查全景地图。对办公地址在居民楼的企业,要警惕!
3、查职位描述。招聘简章上写着薪资待遇好、要求宽松、不要求技能的,多是不靠谱的,需警惕!
4、查社交媒体。若有人曾分享在该公司受骗经历,要警惕!
三、警惕“培训贷”
“培训贷”是指某些培训机构将高薪就业作为诱饵,向求职人员承诺培训后包就业,但须向指定借贷机构贷款支付培训费用。一般会有以下几种套路:
1、求职变贷款培训。以培养专业人才为幌子吸引求职者和求职大学生,面试后就要求求职者贷款培训;
2、诱导求职者签署合同。一般学生在被“洗脑”之后都稀里糊涂的,相关人员会“步步紧逼”,使得求职者没有太多时间来思考就稀里糊涂的签署了贷款合同;
3、培训课程敷衍了事。一些专门骗贷的培训机构一般都是敷衍了事,向求职者讲一些实用性不强的理论。如果求职者中途不想参加培训了,则被要求偿还所有贷款或者赔付一定的违约金。
应对技巧
1、具备正确的就业心态,高薪并非通过几次简单的培训就能实现的,专业课程的学习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是最为重要的;
2、量力而行,如果课程真的是自己需要的,可以考虑一次性付清,尽量不要贷款。
四、扣留个人重要证件
一些企业在面试中以单位需要审核等理由要求应聘者递交身份证、学位证、毕业证等重要证件,并声称暂时由单位保管。
应对技巧
1、不管是身份证还是学位证、毕业证,单位都没有任何权利扣留的。面试时最好只带上证件的复印件;
2、若招聘企业要求带原件,给招聘单位展示之后一定要拿回来。证件只是作为招聘企业核实求职者身份和成绩的标准,正规企业是没有必要保留求职者原件的;
3、不要让自己的核心证件离开自己的视线。像身份证复印件这种资料,一定要写上,仅用于xxx公司应聘等字样,防止挪作他用。
五、巧立收费名目诈骗钱财
利用求职者求职心切,在招聘的时候巧立名目要求应聘者交一定费用包括入职保证金、押金、体检费、介绍费、培训费等,钱到手后溜之大吉,或者再找各种理由说应聘者不符合要求不予录取,已交的各项费用也概不退还。
应对技巧
1、不提前支付钱款。一般除了事业单位的考试公招之外,面试招聘单位是不需要报名费的。而体检通常都是到二甲以上的医院自行体检以及缴费;
2、事业单位的考试,一定要到公招政府官网上进行报名,切莫通过其他网络入口。
六、只“试用”不聘用
用人单位对新招聘人员会设置试用期,有的单位为降低用人成本,在公司业务特别繁忙的时候大量招聘低成本的应届毕业生。等试用期结束便以各种理由不通过试用或解聘。
应对技巧
签订就业协议时,仔细查看相关条例。我国《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劳动合同期限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类似的骗局还有很多,希望各位同学在求职过程中擦亮双眼,分清是非,勿轻信、存疑问,遇到类似问题,第一时间联系老师或者家长一起商量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