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期,1992年组建食品科学系,2000年改建为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学院设有食品科学系、食品工程系、食品生物技术系、食品科学研究所和食品科学与工程实验教学中心,拥有6000余平方米的实验办公大楼,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000万元,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创造了幽雅的环境和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多年来,学院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学术至上”的办学理念,秉承“登高必自”的优良传统,强化特色、勇于创新,走以质量提升为核心的科学发展道路。
学科与专业
学院现有食品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设有食品科学、粮食油脂及植物蛋白工程、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水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4个二级学科博士点;食品科学、农产品加工及贮藏工程、发酵工程3个二级学科硕士点,食品工程和食品加工与安全、食品加工与安全(中英)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食品科学与工程、食品质量与安全、葡萄与葡萄酒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中英)4个本科专业,其中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为山东省特色专业、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重点建设专业、山东省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食品科学学科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设有国家苹果工程技术中心、农业部谷物品质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国家肉牛牦牛产业技术体系加工研究室、山东省食品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重点实验室、山东省食品安全分析与检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苹果工程技术中心、山东省粮食加工工程技术中心。
师资队伍
学院现有教职工63人,专任教师47人,泰山学者特聘教授1人,教授12人(含校聘教授4人),副教授16人(含校聘副教授4人),讲师19人,助教4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42人;博士生导师9人,硕士生导师22人。组建了营养与健康食品、食品安全与质量控制、粮油食品加工工程、园艺产品加工工程、动物源性食品加工工程、食品发酵与酿造工程、果蔬采后及保鲜工程等7个科研团队。目前教师队伍中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1人,山东省科学首席专家1人,山东省有突出的中青年专家1人,山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2人。
教学与学生工作
学院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优化教学内容和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比较完善的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专业涵盖面逐渐拓宽、适应性逐渐增强。学院十分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积极支持学生大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鼓励学生个性发展。学院现有“酒文化协会”、“外语协会”、“演讲与口才协会”“拾忆协会”、“追梦艺术社”等十多个学生社团,为学生综合素质提高和个性发展提供了广阔舞台。历届毕业生专业基础扎实、实践能力强、综合素质高,考研率在40%以上,就业率98%以上。
科学研究
“十二五”以来,学院先后承担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重大科研项目及省部级项目62项,承担企业委托横向研究课题51项,到位科研经费5116万元;获得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山东省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山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授权专利3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500多篇,其中被SCI、EI收录212篇。出版著作10部。部分研究项目或领域,如原浆啤酒、大蒜、生姜功能因子的提取,可降解淀粉基包装材料、畜产加工、食品质量与安全、果蔬贮藏保鲜技术、农兽药残留高精准检测等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国际交流
学院积极推进人才培养国际化,2007年与英国皇家农业大学合作招收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学生;2016年与英国切斯特大学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计划。近几年,先后派出20余人次教师到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德国、法国等国家进修学习。聘请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新泽西州立大学、新西兰食品科技院等国外知名专家学者为学院的讲座或兼职教授,与澳大利亚红肉研究中心、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等国外科研机构联合立项多个国际合作科研项目。
创新创业
近年来,学院把创新和实践创业作为巩固和检验课堂知识的“第二课堂”,加强院企合作,落实 “双创四驱”工作模式。2015年,争取山东龙大集团、洁翼流体(上海)公司等创新创业资助基金百万元,支持国家级创新创业立项项目6项,投入十余万元新建创新创业场所2处,举办创业实践项目产品展、食品文化节、“食品企业创新与创业企业家论坛”等活动。积极引进企业创新创业人力资源,聘任校外兼职教授、创业导师11名。2016年,学院在“萌番姬杯”第三届国际大学生农业创新创业大赛获得第一名,在首届“海惠沃特杯”全国大学生焙烤食品包装创意设计大赛中获银奖,在“创青春”山东省大学生创业大赛、山东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山东省农科类创新创业大赛等省级以上赛事中先后获奖7项,在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中批准立项8项。近三年来,学院共获国家级奖项6项、省级10项、市(校)级40余项,累计300余名大学生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