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站在新时代,走向新未来
“支教带给了我什么?”分享开始,安玥琦首先抛出这一问题,引起现场同学们的思考。10年前的秋天,我开始了我的支教生活,当时不知道这段经历会给我今后的人生带来什么变化,自己也没有去想太多,只是认真的准备新学期开始的每一节课,每一个知识点,安玥琦说到。但当自己与支教小学的孩子们逐渐熟悉后,自己慢慢发现这群孩子是那么的单纯与可爱,“你对他们一份好,他们会以十倍的方式来感激你。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孩子们的学习生活环境越来越好,他们的笑容日益灿烂,一种作为教师的成就感油然而生,并且能够借此更严格的要求自己,始终保持一份纯真、善良和美好地生活。“当支教一年的时光结束时,自己要与这群可爱的孩子们分别时,看着孩子们脸上的泪水与不舍的表情,我知道,这一年注定要影响我一生。2013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给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当时突然觉得自己支教是如此光荣的一件事情,自己用了一年的时间完成了一件一生值得骄傲的事情”,安玥琦分享了她的感受。支教结束后,安玥琦继续攻读研究生,先后获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安玥琦说:“在科研期间,自己遇到了很多困难,但是每次自己都会想起支教带给我的那种坚强以及志愿精神一直在激励着我不断前进”。 在分享会最后,安玥琦鼓励大家:“机遇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当机遇没有到来的时候,请好好沉淀并丰富自己!”
02 与祖国同行,为人民服务
“希望你们弘扬奉献、有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坚持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以青春梦想、用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国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郭子鸣引用习总书记给我校“本禹志愿服务队”回信中的一句话表达了他对志愿服务的看法。郭子鸣认为,志愿服务应当致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推进志愿者服务社区行动、向专业性强的志愿服务领域发展以及探索国际志愿服务。在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狗吊岩村为民小学支教一年的时间内,郭子鸣发现当地人吃着难以下咽的苞米饭,这使他大为震撼!为了帮助改善当地人的生活,促进乡村振兴发展,郭子鸣在研究生期间选择了淀粉改性的课题研究,利用现代技术将淀粉合成蛋白质等物质,立志用专业所长为乡村振兴做出自己的一份贡献。
03 志在深山,愿为炬火
“志愿服务,首先应该思考志是什么?愿是什么?你眼中的志愿服务是什么样子?”路畅提出了三个问题,引起了在场同学的深思。带着这些问题,她向同学们分享了支教的心得体会。她认为,支教最重要的是教书育人。考虑到山区孩子和城市孩子的学习差距,在支教期间,她设计了很多特色活动,诸如“教师一天一辅导”“早读社团”“博士百词·百题竞赛”“集中家访,辅导课业”,这些活动很快激起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增加了他们的求知欲。除了知识上的帮助,路畅同学积极引入社会爱心,联系社会爱心物资与善款将近30万元,并联系到中央电视台公益节目组,帮助为民小学建立新的操场跑道,对校园墙体进行彩图绘制。
“岁月因青春慨然以赴而更加静好,世间因少年挺身向前而更加瑰丽”,路畅说:“这是我很喜欢的一句话。所有的一切都让我感受到作为志愿者的独特温度与魅力,忙碌时那一声声“路老师”,都给予我巨大力量,支撑着我不断前行!
“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这是总书记对“本禹志愿服务队”的殷切嘱托,也是所有华农学子所肩负的时代责任,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开展“志愿精神与科研生活”的分享交流会,鼓励研究生新生能够传承和发扬志愿服务精神,同时将志愿精神作为激励自己科研前进的动力。
嘉宾简介:
安玥琦,中共党员,博士,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博士后,2012年放弃直接保送研究生机会,加入“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赴贵州支教一年,2013年,“本禹志愿服务队”收到习近平总书记回信。博士毕业于华中农业大学食品科技学院,师从熊善柏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水产品加工与风味品质调控,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攻读博士期间(2017年至2019年),受国家留学基金委资助赴美国俄勒冈州立大学Michael Qian教授团队进行联合培养。
郭子鸣,中共党员,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现华中农业大学团委学生兼职副书记、本禹志愿服务队副队长。曾任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队长,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狗吊岩村为民小学开展一年的基础教育志愿服务工作,荣获全国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贵州省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优秀志愿者。主持的“玩转科学”自然科学教育项目获贵州省第三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金奖,策划录制的本禹志愿服务队抗疫科普系列短视频获教育部“共抗疫情,爱国力行”活动表彰,负责运营管理的“本禹志愿服务队研究生支教团”微信公众号入选首批高校思政类公众号建设名单。其带队的华中农业大学研究生支教团荣获贵州省“优秀研究生支教团”称号。
路畅,中共党员,食品科学技术学院2021级硕士研究生,华中农业大学第17届研究生支教团队长,2021年7月赴贵州省毕节市大方县猫场镇兴合村狗吊岩组为民小学开展为期一年的支教志愿服务工作。支教期间担任7门主副课教学任务,筹集爱心物资与善款30余万元,工作事迹被《中国共青团》杂志、湖北日报、毕节教育等媒体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