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度本团队接收若干名生物工程专业学硕(代码083600),具体要求如下:
(1)初试成绩总分、单科成绩均达到国家规定B区分数线(过A区分数线者优先,过英语六级者优先,本科期间主持科创项目或参加竞赛者优先)。
(2)申请调剂的考生一志愿报考专业为生物工程(代码0836)、食品科学与工程(代码0832)、轻工技术与工程(代码0822)、生物医学工程(代码0831)等相关工学专业(代码08开头)。
(3)申请调剂的考生一志愿为学硕,初试科目考数学(国家统一命题)。统考科目相同,非统考科目相近。
(4)申请调剂的考生本科阶段所学专业须为全日制生物工程、发酵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生物制药、制药工程、环境工程等。
二、团队简介
实验室现有教师15人,其中教授3人(博导1人),副教授7人,讲师5人,先后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科技助力经济2020”重点项目、联合国粮食计划署项目(子项目)、甘肃省重点研发计划、甘肃省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甘肃省知识产权计划项目、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等省部级以上课题35项,横向科研项目50多项,累计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实验室先后荣获甘肃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甘肃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教育厅级奖2项,授权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专利25项,软件著作和科技成果登记近50项,出版教材和专著12部。实验室多名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甘肃省研究生“创新之星”和学校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并考取中国科学院大学、江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大连工业大学、兰州大学等攻读博士。
实验室依托西北低碳城镇支撑技术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甘肃省食药资源开发与生物制造行业技术中心、甘肃省特色生物资源产业化校企联合创新中心和甘肃省中藏药筛选评价及深加工高校重点实验室等科研平台和红柳一流交叉学科团队优势,立足西北高原特色生物资源,面向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服务“大食物观”和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以农产品开发与综合转化利用、健康功能产品研发与活性评价、绿色低碳清洁生产与生态环境保护为重点,综合食品-生物-材料-能源等多学科技术,开展地理标志农产品贮藏与保鲜加工、生物基智能活性包装材料、生物质生化转化与能源化利用、微生物资源与环境健康等研究工作。
三、联系方式
请符合条件的考生将个人详细简历(包含初试成绩、一志愿专业代码、四六级成绩、本科期间成绩和科创活动等)发送至邮箱459005317@qq.com,(邮件主题:姓名-本科学校-本科专业)名额有限,招满为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