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科技引领,依托云南独特的生物多样性资源禀赋,面向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产业发展的国家战略和地方需求,聚焦高山/高原动植物系统分类与发育适应机制,特色森林资源(尤其食药用野生菌)活性物质挖掘、功能基因组和基因组资源利用,高原特有动植物健康与遗传资源开发、森林食品资源加工与研发、林源食品品质与安全控制等领域的关键科学问题和技术瓶颈,形成了西南林业大学生物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科的鲜明特色和自身优势。
学科建设
师资队伍
现有师资75人,正高级职称12人,副高级职称23人,博导6人,硕导39人, 博士学位58人,占74%。省部级各类人才入选者共15人(包括“教育部青年骨干教师”1人,云南省中青年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人,“兴滇英才”青年人才12人),具有海外留学或访学经历的13人。教师平均年龄40岁。
平台及大型仪器设备
建有云南省高校大健康类森林资源开发利用工程研究中心、云南省高校林木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及实验示范中心、云南省专家工作站、云南省名师工作室、科技小院、应用真菌研究所等平台和西南林业大学食用菌现代产业学院,设备仪器3000余台(件),资产3300万元,大型仪器设备35台。能够满足生理生化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高端显微成像实验、植物成分分析实验、食品分析检测、食品风味化学、食品加工利用实验等多种类型的科研需求。
科技创新
“十四五”以来,新增科研项目238项,经费近3000万元。其中,纵向项目203项,横向项目35项。主持/承担省部级及以上项目154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1项,省部级重点项目/重大科技专项、重点研发计划的课题15项。发表学术论文401篇,其中SCI等三大检索收录论文142篇(中科院一区及二区92篇),CSCD(核心版)101篇;出版学术专著5部;获知识产权58项(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0件);成果转化4项。期间,获云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梁希林业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等科技奖3项。
人 才 培 养
课程教材和教学改革:获全国优秀教师、云南省研究生导师团队、“首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云南赛区比赛暨第四届云南省高校教师教学大赛”二等奖,校级优秀研究生导师。 《现代分子生物学》《食品质量与安全控制专题》《食品加工与储运》 获云南省研究生优质课程,《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动物遗传学》获云南省级一流课程,《植物生物化学》获云南省优秀教材。 获云南省研究生教学案例库5项
学生获奖:近3年,获云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篇,校级优秀硕士学位论文11篇。研究生发表一作SCI论文72篇。 2025年,获“全国生命科学竞赛” 国家奖10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省奖18项(一等奖7项,二等奖7项,三等奖4项)。 2025年,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级2项(一等奖、二等奖各1项),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荣获省奖4项(银奖2项,铜奖2项)。
毕业去向:就业:主要进入相关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生物/农业科技公司等。 升学:攻读博士学位的单位有中科院系统、985/211/“双一流”高校及本校等。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