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
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
胜利落下帷幕。
经过激烈角逐,
江南大学在大赛中斩获
金奖4项、银奖2项、铜奖1项,
金奖总数并列全国第12、全省第4,
创造了我校在该项赛事中的
历史最好成绩。
本次大赛,学校实现多个突破:
首次实现3个金奖项目以小组第一入围全国四强争夺赛;
首次实现在校本科生、硕士生、博士生和毕业校友同时获金奖;
首次实现产业赛道项目入围总决赛。
“互联网+”大赛举办8年以来,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举措,成为推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重要平台,成为展示新时代高等教育改革成果的重要窗口,成为世界大学生实现创新创业梦想的全球盛会。本届大赛共有来自111个国家和地区、4554所院校的340万个项目、1450万余人次报名参赛,参赛人数首次突破千万,成为“百国千校千万人”的全球青年双创大舞台。
本届大赛自去年11月学校启动以来,校领导高度重视此项赛事,多次强调互联网+比赛的重要意义,多次关注指导赛事组织与项目备战情况,参加现场比赛模拟路演指导,为参赛项目团队加油鼓劲。学校坚持“早谋划、早选拔、早培育”推进“互联网+”大赛工作,多维度、多形式遴选优秀参赛项目,分阶段、分类别开展项目培育、评审和选拔,从报名的890支团队中遴选24支团队参赛,通过省赛角逐及国赛网评环节,最终6个项目晋级国赛现场决赛。学生工作处加强项目指导服务和过程管理,先后邀请校内外专家、毕业校友40余人次,全年累计开展线上线下训练营、特训营和一对一辅导60余场,从赛前准备、项目细节打磨、路演答辩模拟等方面不断磨合、精益求精,全方位提升参赛项目质量。备赛期间,学校相关职能部门、学院协同配合,全力保障参赛团队顺利比赛。
金奖项目
● 项目名称
鲲华生物——高纯度、纯天然Omega-3鱼油产品引领者
● 参赛组别
高教主赛道本科生创意组
● 项目成员
陈烨、黄晔、黄璟雯、钱婉川、黄家祺、金佳豪、王熠璠、瞿予非、张昱尧、欧阳宇成、刘静怡、刘柯缨
●指导老师
王小三、常明、王新磊、李才明、刘睿杰、黄健花、杨宏华、朱伟
● 项目简介
鱼油中的omega-3多不饱和脂肪酸能够预防或治疗心血管疾病,我国浓缩omega-3鱼油制品市场供不应求。本项目开创性使用酶法选择性富集技术,一举解决现有生产工艺污染大、能耗高、产品风险因子含量高等问题,制得高含量、好吸收、低成本的甘油酯型omega-3鱼油产品,让高品质鱼油有机会走进千家万户,助力健康中国2030。
金奖项目
● 项目名称
MaxWell——打造液态食品低温瞬时杀菌的“金钥匙”
● 参赛组别
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 项目成员
张令涛、李骏函、鲍一慧、郑子涛、金俊男、鲍琦、欧阳宇成、郭行健、姚黄兵、王婷、潘思邈、刘帆、吴石林、时良薇
●指导老师
金亚美、朱伟、夏京璟、杨哪、徐学明、吴爽、杨宏华、王新磊
● 项目简介
杀菌是液态食品加工中关键的一环,针对现有热杀菌存在的营养风味与长质保期不可兼得的技术痛点问题,项目团队基于磁感应电场技术开发出电热协同一体化低温短时杀菌装备,实现了营养保留与杀菌效果的并存。本项目将助力液态食品产业升级,做低温短时杀菌中国方案的提供者!
金奖项目
● 项目名称
智膳菌群-中国首款体外胃肠道消化系统平台
● 参赛组别
高教主赛道研究生创意组
● 项目成员
王玉迎、张倚菲、刘智磊、许颖、张蕾、朱凌、杨玉婉、王佳伟、胡柄政、吴传超、赵丽萍、李可、曹江、蒲磊、唐荷婧
●指导老师
高敏杰、李志涛、蒋芸、吴剑荣、刘畅、许亦男、杨宏华、詹晓北
● 项目简介
针对国家的《“十四五”国民健康规划》主要发展指标,智膳菌群团队基于定制化胃肠模块的实境仿生技术、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精准调控技术和基于体内-体外特征参数提取的多维评价技术,形成了三大核心产品与服务:仿生胃肠道消化系统、智膳菌群数字化集成平台和个性化食品代研发服务。本项目可为国民的个性化膳食和营养诊疗方案奠定坚实基础。
金奖项目
● 项目名称
以废治废—-清风“解”泥领航生态循环经济
● 参赛组别
本科生成长组
● 项目成员
张福鑫、于瀚潇、孙炜、宋子曼、朱笑言、张桐泽、周茹
●指导老师
刘和、郑志永、周佳赟、杨宏华
● 项目简介
清风源是国内首家以“无氧热解+物化活化+资源化利用”作为主要技术手段,利用污泥制备高品质炭吸附材料的企业。针对目前污泥绿色处置难和活性炭制备困难的痛点问题,团队基于污泥软体造粒+盘式干化技术和国内首创污泥活性炭制备技术,将污泥热解过程中产生的生物炭制成活性炭运用于家居、环保、肥料等领域,实现碳减排,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
近年来,学校在“奋进”计划实施推动下,以“互联网+”大赛等赛事为载体,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双创育人理念,积极探索“思创融合、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工作模式,通过制度保障、教育引导、平台搭建和文化熏陶等多维度形成合力,全面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努力开辟高质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