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风阵阵之节,
“山海智耘-闽宁科技助农”实践队
他们怀揣科技助农的热忱,
肩负乡村振兴的重任,
在产业园探寻产业振兴的密码,
于田间地头播撒希望的种子,
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注入新动力,
续写闽宁协作的壮丽篇章。
01
园区特产展风采,产业富农促振兴
7月8日上午,“山海智耘-闽宁科技助农”实践队首站来到隆德县闽宁协作产业园展厅。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詹总详细介绍了园区内黄芪、党参、沙棘、当归等特色农产品的种植规模与产销情况,这些依托当地水土培育的作物,已成为带动农户增收的支柱产业,为乡村振兴筑牢产业根基。
随后,实践队前往宁夏黄土地农业食品有限公司,为公司授予“集美大学实习基地”和“集美大学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牌匾,并分享提供《马铃薯高值化利用技术手册》,标志着科技助农合作迈出实质性步伐。詹总带领实践队了解公司的水晶粉丝、马铃薯全粉等深加工制品,这些产品通过技术升级延伸了产业链条,在车间内,自动化马铃薯加工生产线有序运转,极大地提升了生产效率。
接着,实践队走进上药(宁夏)中药资源有限公司。在现场,实践队观摩了红花清洗、烘干的标准化加工流程,参观了恒温恒湿的中草药储存仓库。规范化的加工体系不仅保障了药材品质,更通过规模化生产吸纳周边劳动力,为乡村振兴注入可持续的产业动能。
02
果蔬基地显担当,助残惠农暖心房
当日上午的最后一站,实践队来到了当地颇具规模的果蔬种植基地并为农户发放《马铃薯及加工技术宣传手册》。基地管理人王总热情接待了大家,并详细介绍了紫甘蓝、番茄、马铃薯等农产品的种植环境与技术要点。紫甘蓝喜凉耐寒,适宜在肥沃疏松的土壤中生长;番茄则需充足光照与合理灌溉,对土壤肥力要求较高;马铃薯耐贫瘠、适应性强,但需注意病虫害防治。王总特别提到,基地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通过现代化种植技术与管理模式,提升了农产品品质与产量。
更令人瞩目的是,该基地为残疾人提供了大量就业岗位,安排他们从事力所能及的工作,如采摘、分拣等,不仅帮助他们获得稳定收入,还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与社会融入感。同时,基地还通过订单农业、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周边农户参与种植,助力农民增收致富,成为乡村振兴道路上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03
红色精神永传承,山海情深启新程
下午,实践队抵达隆德县六盘山红军长征纪念馆,六盘山是红军长征翻越的最后一座大山,是胜利之山,苍松翠柏间,红色印记镌刻着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队员们驻足“红军不怕远征难”的史实展板前,感悟长征精神中“坚韧不拔、团结奋进”的内核——这与闽宁协作二十余载“山海相依、共克时艰”的历程一脉相承,都是跨越山海的信念坚守。 馆内“红旗漫卷西风”的场景重现,让嘉庚精神中“公而忘私、实业报国”的担当愈发清晰。实践队员们表示,长征精神是攻坚克难的精神密码,闽宁协作是区域协同的实践典范,嘉庚精神是服务民生的价值指引,三者共同汇聚成科技助农的动力源泉,激励团队以专业所长续写新时代的山海情。
科技赋能 山海同行启新程
从闽江之滨到宁夏山川,
多领域融合的“科技助农团”,
在产学研结合中筑牢发展根基,
让农产品深加工、标准化种植等模式
开花结果,
以“闽宁协作”的使命担当,
在黄土地上绘就乡村振兴的新画卷。
宁夏,我们奋进不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