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流火之时,
“山海智耘-闽宁科技助农”实践队
秉科研初心,承协作使命,
在企业挂牌实践基地播撒技术火种,
于瓜田鸡舍传递创新力量,
以产学研结合为桥,
书写东西部协作的奋进新篇。
一、校企共育,双向交流
7月6日上午,“山海智耘-闽宁科技助农”实践队来到中卫市宁夏乙征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开启校企合作之旅。
(该公司成立于2011年5月,专注于生物酶制剂的生产,核心业务涉及鸡饲料相关领域。)
肖安风教授与企业负责人共同回顾了往昔校企间的交流,并对未来的合作方向达成高度一致,同时,为企业授予“集美大学实习基地”和“集美大学研究生实习实践基地”牌匾。
实践队队长苏波为企业带来了微生物发酵(酵母菌)经验分享,包括1000 L大型发酵罐培养基配制、发酵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企业相关负责人给予肯定,并从日常大型发酵罐的发酵生产向实践队分享了不同的建议,如不同的地域需要考虑环境温度对发酵的影响。双方通过技术对话,实现了理论和实际的充分结合。
二、技兴闽宁,车间课堂
随后,在公司宋总带领下,实践队参观了企业的微生物发酵生产线,从空压机、发酵罐、过滤分离、喷雾干燥到最后分装成产品。
“发酵过程中,补加甲醇的方式会影响到菌株生长以及表达情况,滴加可以避免甲醇集中接触到菌液抑制其生长。请问你们采用的方式是流加还是滴加?”实践队成员问道。
宋总为队员解答:“我们采用的是流加,不过是以空气、氨水、甲醇汇总到一个管道,通过空气将甲醇均匀的喷洒在菌液表面。”
三、菌助乡禽,酶养硒瓜
下午,实践队来到了养鸡场和硒砂瓜地。实践队深入了解畜禽养殖中饲料消化率低、养殖污染等困难,针对性提供微生态制剂使用方法,助力优化养殖技术,推动科技助农落地。与养鸡户王大叔互动时,队员们分享了先进养殖技术与理念,发放技术资料助养殖户掌握微生态制剂用法。同时,王大叔表达了对提高饲料在鸡肠道中的吸收率及规范用量界限的期望。这种双向互动使实践队与农户建立深厚信任与友谊,为后续科技助农工作筑牢基础。
此外,实践队还深入中卫市硒沙瓜种植基地。该基地运用膜下滴灌节水技术,有效应对宁夏干旱气候,展现了农业科技应用成果。然而,受地理位置、交通条件等因素制约,硒沙瓜外销运输存在堵点。实践队建议农户引入电商直播新模式,搭建线上销售平台,提供了农业增效提供科技方案。
四、展望未来,持续助力
未来,“山海智耘-闽宁科技助农”实践队将依托专业优势,携手更多企业与农户,探索科技助农新模式、新方法,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活力。
在科技与农业深度融合的当下,实践队以行动为乡村振兴提供新思路,诠释科技可助力产业腾飞、改善农民生活。期待其持续书写科技助农故事,以实际行动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续写新时代山海情缘!
薪火相传 奋斗当时新篇
从集美园畔到宁夏大地,
跨学科汇聚的 “科技服务队”,
在理论与实践中架起转化枢纽,
让单宁酶应用、微生态制剂推广方案
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以 “山海智耘” 的实践担当,
在黄土地上点燃农业发展的新希望。
宁夏,我们前行不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