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前动员:筑牢思想与安全双防线
7月2日,实践团组织召开行前动员会。首先由辅导员赵婷老师带领全体成员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大食物观”,详细介绍实践行程。房海心老师部署了实践团成员的任务分工,实践团通过“层次合理、专业交叉、优势互补”的组队机制,确保每位成员都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针对实践地气候特点,行前培训着重就防暑降温、防雨防滑等事项作出温馨提醒。赵婷老师特别强调,全体成员要始终牢记“安全第一”的原则,在实践过程中严格遵守纪律要求,既要保持严谨求实的求知态度,又要展现新时代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真正实现“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的实践目标。
对话江南大学:共话食品强国梦
坐落于无锡的江南大学,其食品学院是中国食品学科的诞生地,其食品学科是我国同类学科中历史最悠久、基础最雄厚、覆盖面最广的学科,在食品科学领域持续保持着国内领先地位。7月5日上午,实践团一行启程赴无锡,房海心老师组织全体成员学习了解江南大学食品学科的悠久历史以及近年来学校围绕“大食物观”战略,在食品安全、营养健康与可持续发展等领域取得的突破性成果。
7月5日下午,实践团一行与江南大学食品学院开展联学共建,共同学习探讨“大食物观”。食品学院党委副书记李雷系统阐释了学院在学科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研成果转化及党建与社会服务等方面的创新实践与突出成就。实践团带队教师、学院党委副书记熊慧介绍了学院在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着力科创带动学风建设、着力五育并举构建三全育人格局等方面的特色举措。双方师生就食品学科人才培养、品牌思政活动打造、学生基层组织建设等内容进行深入交流。
实践团一行走进食品学科史馆,李雷为实践团成员带来一堂沉浸式的“思政课”。食品学科史馆依托实物、影像、数据、交互等载体,从序章、追脉溯源、人才培养、国际交流、科学研究、未来发展等方面,通过点面结合、数据实物结合、纪实与展示结合、历史与展望结合,全面呈现了食品学科发展的厚重历史和进步态势。实践团一行实地感悟了“民以食为天”的人民中心观、“以良心铸良食,以人品造食品”的工程伦理观、“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国计民生观等“大食物观”的核心理念。成员闫姿辰表示,“驻足江南大学食品学科史馆,百年发展脉络跃然眼前。从筚路蓝缕的学科奠基到全球领先的科研突破,每一件展品都镌刻着食品人的初心与担当,更激励我们以创新之力续写‘大食物观’时代答卷。”
溯源工商脉搏:从百年厂房触摸家国情怀
7月6日上午,实践团来到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探寻以荣氏家族为代表的锡商群体“敢创人先、坚韧刚毅、崇德厚生、实业报国”的精神密码。博物馆建设在始建于1900年的茂新面粉厂旧址之上,以大量的文物实物资料反映中国民族工商业起源、发展、繁荣以及在中国近代政治经济社会中的作用地位。博物馆内展出了一系列老式面粉加工设备,这些设备见证了民族工业从引进、模仿到自主创新的艰难历程。筛理、研磨、清粉等面粉生产工艺流程在斑驳器械中具象呈现,专业课程中抽象的工艺原理在眼前转化为可触摸的历史实证,实践团成员从面粉的蜕变中感悟了民族工业的智慧积淀,纷纷表示新时代食品人的使命正是以科技创新续写这份实业报国的匠心传承。
在无锡博物馆,实践团成员在这座国家一级博物馆中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这里不仅珍藏着七千年的吴地文明,更镌刻着无锡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红色印记。在《肩负民族复兴希望的无锡人》专题展厅,实践团深入了解了无锡籍革命先驱和实业家的感人事迹。通过珍贵的革命文物、历史照片和多媒体展示,实践团成员看到了秦邦宪、陆定一等革命家的奋斗历程,以及荣氏家族实业救国的动人故事。一组组展品无声地诉说着无锡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的责任与担当,让实践团成员深刻感受到这座城市深厚的红色基因。
探访未来食品:在未来餐桌重绘食物疆域
7月6日下午,实践团一行来到位于梁溪科技城的无锡江南未来食品研究院,在童大鹏副院长的带领下,学习了解未来食品健康产业的发展趋势。童院长介绍了未来食品面对的四大挑战以及慢病与寿命、技术与装备、成果与转化三大问题,阐述了研究院以提高人类生命质量和生命健康为使命,聚焦未来食品高新技术、高质量发展重大需求,创新三大模式、建设八大中心取得的成效。研究院坚持“四个面向”,打造兼具科技成果转化、创新创业孵化、健康产品研发、食品教育科普、技术交易服务、产业人才培养六大功能的未来食品科技创新转化综合体。实践团成员就植物基食品开发、功能食品研发、老年食品种类、咖啡产业发展等方向与童院长展开深入探讨。从未来食品研究院的创新实践中,实践团成员深切感悟了“安全、健康、绿色”的产业发展观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科技创新观等“大食物观”核心理念。成员杨佳荣表示,“从荣氏企业的‘面粉救国’到今天的‘细胞培养肉’,变的是技术,不变的是食品人‘以民为本、以食为天’的初心。”最后,实践团走访了研究院孵化培育的标杆企业之一workerman coffee总部,深入了解孵化企业在市场运营等方面的创新实践,感受了研究院“科研+孵化+产业化”的创新模式及成果转化取得的显著成效。
民族工商业的百年历史烟云与未来食品的科技浪潮在无锡交汇,百年历程沉淀的匠心精神,与当下食品科技前沿迸发的无限创新可能,在实践团成员心中交织成奋进的力量。此次无锡行,不仅让实践团一行感受了食品行业的发展脉络,更让全体成员对习近平总书记“大食物观”中“向植物动物微生物要热量、要蛋白”的深刻内涵有了具象认知,切实体会身为食品专业学子的责任与使命。征程尚未停歇,实践团将在江浙大地上继续探寻红色基因与食品产业发展的融合密码,感受历史基因与创新密码在江浙大地上交织出的食品强国新图景,在江浙沃土上书写新时代食品人的责任担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