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食品伙伴网学生平台!
| 返回食品伙伴网 | 学习平台

北方民族大学:“石榴籽青春行”三下乡:非遗寻踪织同心 青春聚力共筑梦

   日期:2025-09-01     来源:北方民族大学    浏览:86    
核心提示:2025年8月21日,“石榴籽青春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以“解码非遗交融密码,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怀”为目标,在羌绣与草编的文化肌理中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
   2025年8月21日,“石榴籽青春行”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以“解码非遗交融密码,厚植中华民族共同体情怀”为目标,在羌绣与草编的文化肌理中探寻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印记,用青春实践诠释“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深刻内涵,让“三下乡”的足迹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注脚,恰如团队之名“石榴籽”所寓意的——各民族紧紧相拥,共绘团结画卷。
  第一站,实践团队走到了北川羌族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云珍羌绣生活体验馆。
  步入展厅,一件绣有“各族儿女永远跟党走”的羌绣作品尤为醒目,其以石榴造型为底,象征各民族像石榴籽般紧密相拥,羊角花纹饰点缀其间,既保留羌族文化特色,又传递出各族群众一心向党的赤诚。
  此外,展厅内其他羌绣作品也藏着民族交融的密码:传统羌族围腰上,汉族“如意纹”与羌族“羊角纹”交错共生;现代绣品中,彝族“火焰纹”与回族“卷草纹”在丝线间碰撞出和谐韵律。“这些纹样的融合,是各民族在长期相处中审美互鉴的见证。”
  工作人员的讲解让队员们明白,非遗传承从来不是孤立的坚守,而是各民族文化相互滋养的过程,也让三下乡的实践意义在文化交融中愈发清晰。
  第二站,实践团队走进北川羌族自治县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实践基地——羌族竹编非遗工坊,草编非遗传承人向队员们介绍,当地草编源于多民族智慧的交融,从早期的实用器具发展到如今多样的文创产品,背后是汉族、羌族、藏族等各族手艺人的协作传承。如今,草编产业通过多民族合作模式带动周边群众增收,成为各族群众携手发展、共促繁荣的缩影,让“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理念在指尖技艺与产业发展中落地生根。
  队员们在展厅里看到,不少草编作品融入了多民族文化元素,展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非文化遗产在当今时代的生动内涵与时代意义,成为民族团结的生动载体,更是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
  “非遗是‘活’的共同体教材,三下乡是‘行’的传承载体。”实践团队指导老师在总结时强调,从“各族儿女永远跟党走”羌绣中蕴含的民族同心信念,到草编产业里各民族携手发展的实践,都印证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早已深深植根于文化传承的土壤。队员们纷纷表示,将把此次三下乡实践中的所见所感转化为行动,通过校园宣讲、文创设计等方式,让更多人读懂非遗背后“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的文化密码,以青春之力守护好、传承好各民族共同的精神家园,让三下乡的成果真正服务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实践中。
底图
 

观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请留步~

食品学生汇“助力食品专业人才成长!”为服务宗旨,学生活动板块汇集了各个学校食品学子活动,快来找找你的学校吧!

如果你想了解和提供更多有关内容的话,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关注和联系我们哦~


  • 食品学生汇公众号

  • 食品小V

  • 食品小白
标签: 学生活动
 
更多>同类活动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活动报道
点击排行
鲁ICP备14027462号-1 (c)2008-2022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