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从无花果的千年历史说起。成员王佳文娓娓道来:“这种看似平凡的水果,曾是古埃及壁画中的‘神圣之果’,古希腊运动员的力量源泉,更是古罗马传说中的‘守护之神’!”伴随着讲解,屏幕上徐徐展开无花果沿丝绸之路传播的路线图。孩子们由此了解到,它作为东西方文化的“甜蜜使者”,如何从新疆传入中国内地,成为中华果篮中的一员。
“无花果的花藏在哪里?”带着这个疑问,孩子们观看了一段精彩的动画视频。画面生动地剖开果实,揭示了内部“隐头花序”的奥秘。视频形象地演示了榕小蜂如何通过底部小孔钻入这个特殊结构,在内部完成授粉的神奇过程。直观的动画让孩子们恍然大悟,现场响起阵阵惊叹与欢呼。
知识闯关环节瞬间点燃全场热情!成员朱泓星抛出精心设计的抢答题:“无花果的‘花’藏在哪里?”“它属于哪个科?”“成熟的果实常温下能保存多久?”孩子们争先恐后地高举小手,抢着回答。“藏在果子里!桑科!”“3-5天要趁鲜吃!”准确的回答和热烈的讨论不绝于耳。趣味十足的互动问答不仅检验了学习成果,更将无花果的身份特征(“隐头花序”、桑科榕属)、品种特色、食用要点与生活常识,牢牢印在孩子们心中。
课堂尾声,孩子们兴奋地分享收获:“原来花藏在果子里,靠小蜂帮忙!”“它还是营养小能手!”成员王佳文欣慰地表示:“当孩子们准确说出‘隐头花序’、‘桑科榕属’这些专业词汇,并能清晰讲述无花果的丝路故事时,这胜过任何数据,都足以证明——科学与文化的种子已在他们的心田萌芽。”这次互动生动地表明,食品科普不仅是知识的传递,更是点燃孩子们探索万物奥秘的好奇火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