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马工程”学生骨干“情暖童心·乡伴童行”支教团依托校团委与省青基会共建的“黑龙江省青少年公益活动研学实践基地”,于今年暑期继续前往绥化市望奎县莲花镇中心小学开展暑期支教活动。支教团通过入户走访和摸底测试,为留守儿童制定个性化教学方案,开设特色课程,并提供“一对一”帮扶;创新教学形式,融入红色文化教育,通过故事讲述、情景体验等方式传承北大荒精神,厚植家国情怀。此外,支教团还突破传统课堂,带领孩子们走进自然,在田野、森林中开展户外教学,拓宽视野、激发兴趣,以己之能,助力乡村孩童全面发展。
法学院“三下乡”实践小队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十师北屯市军垦街道秋水路社区开展了以课业辅导为主,兼顾兴趣培养与法治教育的实践活动。队员们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学习需求,提供个性化辅导,传授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技巧,夯实学业基础。同时,通过手工制作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和动手能力,促进全面发展。此外,实践队还开展普法宣传,以趣味问答、情景模拟等形式讲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法律法规,帮助孩子们树立法治观念,学会自我保护,让成长既有温度又有防线。
经济学院“星火筑梦·推普赋能乡村振兴”团队于2025年7月10日至19日在黑龙江、辽宁、河南等地,面向适龄儿童开展普通话推广活动。团队成员深入幼儿园、小学和农村家庭,通过儿歌学唱、绕口令挑战、趣味游戏、经典诵读等寓教于乐的形式,将普通话教学融入日常生活场景。针对不同年龄段儿童特点,采用分层教学策略,开展拼音闯关、童谣朗读、绘本表演等活动,有效提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同时,团队成员还走访农村家庭调研普通话应用现状,向村民普及普通话优势并提供发音指导,搭建起语言推广与文化传承的融合路径。
财政与公共管理学院“乘风破浪”实践队成员,以就近为原则,深入家乡基层开展“暑期助学课堂”活动,为15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课业辅导和兴趣培养服务。团队创新设计拼音识字、趣味数学、美术手工及安全常识等课程,采用游戏式教学和情景模拟等互动方式,有效提升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同时开展“法治种子播心间”专项活动,以趣味化、场景化的普法形式增强儿童守法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乡村儿童健康成长注入青春力量。
会计学院“漫步星星轨迹 编织爱之羽翼”团队开展关爱特殊儿童实践活动,通过艺术疗愈的方式,温暖特殊儿童的心田。在五常市残疾儿童康复中心,通过黏土创意课锻炼孩子们的手部精细动作和色彩认知;在哈尔滨曲线社区,以“手挥琵琶”绘画活动与自闭症儿童建立心灵共鸣;在北京仁育苑学习中心、永爱康复训练中心,通过扎染、扭扭棒手工、扇面绘制等活动激发孩子们的创造力;在甘肃庆阳市宁县中医医院,组织原木绘画帮助自闭症儿童表达内心世界,用专业、爱心为特殊儿童搭建起与外界沟通的桥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