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中,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国家一类特色专业,并在2025年软科专业排名中位列全国第8名;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获评国家级一流专业、通过国家工程教育认证(华盛顿协议),2025年软科专业排名全国第18名;学院还建有包括国家级食品工程与质量安全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首批卓越农林(食品)人才培养基地等在内的多个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平台,人才培养质量广受认可。
学院始终以科技创新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围绕食品营养与安全领域构建了高能级科研平台体系,包括食品功能与营养健康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家“111”计划)、全省食品微生物及营养健康重点实验室、现代食品安全与营养协同创新中心(浙江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等,为攻克食品领域关键热点课题、突破技术创新瓶颈提供了全方位、坚实可靠的支撑保障。
学院以"双创"为抓手,实施"双带头人"培育工程,构建"作风建设引领、党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工作格局。在2023-2025年期间发表SCI论文近600篇,其中以通讯单位发表Nature子刊3篇,A+++论文20余篇。
通过深化党建"四个融合"、推进"红色根脉强基工程",学院党委获评全省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单位、校先进基层党组织等校级以上荣誉30余项,其中食品安全学科教师党支部先后获评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2018年)、获批全省"强国行"专项行动(2024年),团队成员荣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省部级以上荣誉10余项,为高水平大学建设注入“红色动能”。
铸魂·政治链锻造红色引擎
以“双带头人”培育工程为支点,将党支部建在学科团队、科研平台、生产一线,打造“支部+项目”“党员+攻关”矩阵,获省级标杆院系、国家级样板党支部等30余项党建荣誉,实现“组织+业务”100%覆盖。创新“数字思政+”模式,开发“可可食学”“舌尖上的植物学”等课程,2024年入选教育部课程思政项目2项,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升:本科生考研录取率连续三年超47%,就业率稳定在95%以上。
聚力·创新链激活发展动能
构建“院士领航+长江学者攻坚+青年博士突破”人才梯队,国家级人才5人。依托2个国家级平台,斩获国家重点研发计划4项、国自然重点项目1项,科研经费突破3408万元,发明专利授权50项,让论文写在车间里、成果落在流水线上。
扎根·产业链架起共富金桥
组建“党员专家+企业导师+校友资源”服务团,与娃哈哈、贝因美等龙头企业共建实习基地60余个,创新“科技特派员2.0”模式,在温岭、舟山等地建立技术转移中心5个,落地校企合作项目43项,转化新产品10余款,到账经费2501万元。《科技赋能庆元大鲵产业》案例入选浙江省共同富裕示范区典型,获主流媒体深度报道。
这组跃动的数据,见证着红色基因在产学研沃土上的裂变效应:30余项省级党建荣誉、95%就业率、3408万科研经费……浙商大食品学院以“政治链”铸魂、“创新链”赋能、“产业链”扎根,书写了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赋能”的生动实践,更奏响了教育强省建设的“浙里强音”。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