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是不是总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清理冰箱时,发现冰箱里有不少刚过保质期的食品,食之不敢,弃之可惜,在网络上搜索“过了保质期的食物还能不能吃?”,得到的又是些模棱两可的回复。今天我们就以这个话题入手,说说“有关过期食品的二三事”。
01
什么是食物的保质期?
根据我国标准GB7718-2011《预包装食品标签标准》中的定义,保质期是:预包装食品在标签指明的贮存条件(例如0℃~4℃)下,保持品质的期限。
通俗来讲,产品的保质期是指产品的最佳食用期。产品的保质期由生产者提供,标注在限时使用的产品上。在保质期内,产品的生产企业对该产品质量符合有关标准或明示担保的质量条件负责,销售者可以放心销售这些产品,消费者可以安全使用。保质期不是识别食物等产品是否变质的唯一标准,可能由于存放方式,环境等变化物质的过早变质。所以食物等尽量在保质期未到期就及时食用。
说到这里,就要先给大家纠正一个小误区:保质期≠保存期。
保质期:是指在标注时间内,产品的质量是最佳的,也称为“最佳食用期”。
保存期:是指在标注的条件下,可食用的最终日期,如果超过了这个保存期,是不可出售且不可食用的。
也就是说,虽然超过保质期的食物是不建议食用的,但保质期却不能作为一个食物是否还能食用的界限。真正定义一个食物还能不能吃的,不是保质期,而是保存期。而在过了保质期又没到保存期的这段时间里,时间就不再是判断这个食物能不能吃的关键因素,“有无变质”才是。
02
食物过期了能吃吗?
虽然销售过期食品违法,但自己家里过期的食品不等于就一定存在食品安全问题,此时需要自己综合判断。保质期是食品的质量最佳期限。
真空包装,且保质期较长,水分含量偏低的食物,看包装是否破损,有无腐败、长霉、变味的问题,如真空包装的谷物、干豆。
非真空包装,或是富含油脂类的食物,看是否存在“哈喇味”、“酸败味”,颜色、形态发生变化等,如坚果类、油炸食品。
保质期较短的食物,或是储存要求较高的食物,过期后安全风险较大,不建议食用。
需要注意,即使食品没有过保质期,如果储存不当,食品同样会变质,这时即使没有过期也不能吃了。
03
食用过期食物引发的危害
1、容易引发消化系统疾病。部分过期食物由于变质的原因会滋生大量的细菌,人体食用后会导致消化系统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疾病的发生。常见的病症包括急性肠胃炎、细菌性痢疾、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等。
2、可增加癌变的风险。对于花生、蛋糕、大米等过期食物经过一系列化学反应后,容易产生黄曲霉素、亚硝酸化合物等致癌物质。这些有害物质进入人体后,不仅会对肝脏系统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会导致人体局部组织出现恶性肿瘤性疾病。
因此,在日常饮食中,要多关注食品的保质期,避免食用过期食品。
既然产品品质的底线是安全卫生,假设按照储存条件保持得很好,这样刚刚过期的食品就可以放心吃了吗?千万不要养成这样的坏习惯。刚刚过期的食品吃了没事,也只是短时间看起来没事,说明细菌、霉菌等微生物的作用较小,你的身体险胜了这波外来致病微生物。但这场胜利局限于个人的体质,如果是免疫力差的“老幼弱病”敏感人群,外来致病微生物和人体免疫力“谁输谁赢”悬念就大了。
不过,所有食物,还是建议大家能在保质期内吃完的,尽量都在保质期里吃掉!有许多超市,会把临近保质期的食品拿出来降价销售。如果是上面所说的那些过期了也可以吃的食品,而你对风味口感又不是很挑剔,那么这些食品是很经济实惠的选择。
最后,再次强调:不管是哪类食品,只要过了保质期,都是不允许销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