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明师兄目前就职于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任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中国食品科学技术学会食品安全与标准技术分会理事,对于食品安全标准政策制定有着十分丰富的经验,本次分享主题为“基于学习和工作实践浅谈如何做好政策研究”。
活动伊始,田明师兄首先介绍了自己学生时期的课题——“西兰花的研究”,并引出兴趣才是最好的引导这一观点。接下来,便要注重研究方法,首先要“梳理相关领域研究内容,明确研究方向”,最直观的就是先要了解相关领域有哪些老师在做相关课题,已有哪些成果,对相关文献进行钻研,集中学习,吸收成果。其次要“构建研究框架,注重内在逻辑,讲好一个大故事”,即对自己的研究内容有整体思路。第三点为“切分研究板块,讲好每一个小故事”,将研究内容分章节,深入每一章节做研究。第四点为“利用平台、创造平台,畅通合作交流渠道”。
在谈到“努力”这个关键词时,田明师兄说道:优秀的人就像一束光,照亮了我们向前走的路。“我读研时认为,研究生顺利毕业就不错了,但直到我身边的人读了博,我反问自己为什么不能试一试呢?读了博发现,我也可以出国留学,去见识更大的世界”。田明师兄回忆起学生时代的师兄师姐以及导师,满怀激动。生活中不能缺少榜样,我们不仅能从他们身上学到专业知识,更能从他们身上,找寻到自己该努力的方向。最后一个关键词为“调节”,师兄说道,在完成科研任务之余,要花时间去提升自己的身体素质,要多找寻兴趣让自己的生活更加斑斓。
面对食品人最终走上政策制定岗位这条路,同学们有很多疑惑:“从食品行业进入食品安全监管部门难度大吗,这属于跨行就业吗?”师兄答道:“这也不完全属于跨行业。我们读书期间是在和技术打交道,而政策制定更偏向于文科,但归根到底都属于食品领域,在面对很多问题时会发现,读书期间的一些专业知识在食品安全政策制定方面也起到了莫大的作用。所以,学习是相互贯通的,我们所学到的任何东西,都会带给自己或多或少的帮助。”
提到政策制定,必然离不开“保健食品”的概念,针对这种食品,师兄表示:“目前,‘保健品、保健食品与药品’三者的概念容易混淆,任何有保健功能的物品都可以成为保健品,但国家没有相关文件、政策来规定这个概念的界限。‘保健食品’是针对亚健康人群而存在的一类食品,通常不法商家会混淆其概念达到牟利的目的,但作为食品人,应当首先分清楚这其中的区别,消除‘保健食品都是骗人的’这种固有观念,尽最大的努力为身边的人做科普,同时这也是国家相关部门应该努力的方向。”
同学们反观自己的研究生生活,请教师兄该如何丰富自己的兴趣爱好。师兄结合在国外留学时观察到的现象答道:“缺乏兴趣爱好,这是国内学生的普遍现象。国外的教育会有意的引导学生去发掘兴趣,培养爱好;国内的学生更多的是被动接受,通常有固定的学习环境和模式,但学习的大环境如此,我们便要打开信息渠道,才能知道自己喜欢或者不喜欢什么,不接触新事物,就不会有发现兴趣的可能。”
通过本次校友交流会,同学们对食品就业渠道又多了一种认识,关于食品安全政策制定以及保健食品的了解更深了一步。也更加让我们意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不仅仅是一味地做实验去发现食品奥秘,也要放眼食品大领域,为身边的人带去更多的食品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