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食品伙伴网学生平台!
| 返回食品伙伴网 | 学习平台

江南大学科研成果,又双叒叕上新了!

   日期:2024-07-17     来源:江南大学    浏览:289    
核心提示: 日前,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01 我校“改善胃肠道健康功能益生菌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
  日前,由江苏省科学技术协会、江苏省科学技术厅主办的2024年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江苏省主场活动在南京举行。会上,发布了2023年度江苏省行业领域十大科技进展。其中在生物医药领域,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教授陈卫领衔,食品学院教授赵建新、翟齐啸、王刚、杨波、崔树茂、陆文伟等参与的“改善胃肠道健康功能益生菌研发及产业化”项目成功入选。
  项目团队围绕改善胃肠道健康功能益生菌的资源挖掘、功效评价及产业应用开展系统研究,筛选得到植物乳杆菌CCFM8610、两歧双歧杆菌CCFM16等30余株具有缓解功能性便秘、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等功能的菌株,申获国内外发明专利80余项,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中国专利奖金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江苏省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等。专利技术在葵花药业、一然生物等企业实现转化应用,减少技术进口比重达20%以上,促进了我国益生菌产业的技术升级。专利菌株授权全球最大的微生物制剂企业丹麦诺维信、着名药企德国拜耳应用,显着提升了我国益生菌行业的国际竞争力。
  02 董玉明/朱永法团队在Nature Commun.发表聚酰亚胺气凝胶新路径高效光合成双氧水研究成果
  近日,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董玉明/朱永法团队在光催化合成双氧水方面取得重要进展,研究成果“聚酰亚胺气凝胶通过光催化氧化还原循环的新路径高效合成双氧水”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论文第一作者为博士研究生迟文文和董玉明教授,通讯作者为董玉明教授和朱永法教授。
  该论文设计了含有类蒽醌结构的聚酰亚胺气凝胶光催化剂用于高效光合成制备双氧水,并且揭示了阴离子自由基中间体介导的光催化氧化还原循环新路径。通过多种原位表征和理论计算,证实了中间体介导的氧化还原循环不仅加强了氧气的吸附,还降低了氧气还原为双氧水反应的能垒,从而显着提高整体反应活性。实现太阳能到化学能的转化效率为0.92%,在420±10 nm处的表观量子效率为14.28%。聚酰亚胺气凝胶宏观结构光催化材料结构性能稳定、易于加工,显示了良好的规模化应用潜力,面积为0.5平方米的自支撑聚酰亚胺气凝胶暴露于自然光照6小时,光合成H2O2能力可达34.3 mmol m2。
  此外,近期该团队在光合成双氧水方面开展了系列工作,研制了多种有机半导体光催化新材料,在促进水分子高效氧化、增强氧气供给与还原、提升光生电荷分离效率等方面提出了新思路,在环境与能源催化领域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相关论文在Nature Energy、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Advanced Energy Materials、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 and Energy等刊物发表。上述工作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的支持。
  03 周志教授课题组在新型人工酶设计与创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近日,我校生命科学与健康工程学院周志教授课题组在新型人工酶设计与创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研究成果“Design and Evolution of an Enzyme for the Asymmetric Michael Addition of Cyclic Ketones to Nitroolefins by Enamine Catalysis”正式发表于国际化学顶刊《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IF=16.1)。
  该项研究基于乳酸乳球菌多药耐药性调节剂(LmrR)蛋白骨架,通过吡咯烷二硫化物共价修饰半胱氨酸残基而高效引入酶催化中心(> 99%转化率)。作者设计环己酮与反式β-硝基苯乙烯的迈克尔加成反应作为模板反应,评价新设计的人工酶的催化潜力,该模板反应以LmrR_V15C处的吡咯烷共价修饰的人工酶起始,液相结果显示获得相应的迈克尔加成产物3a(2%的产率、3:1的d.r.和26%的e.e.)。
  周志课题组设计并开发了一种含有催化吡咯烷残基的新型人工酶,并证明了其作为不对称迈克尔反应的有效催化剂的潜力。LmrR_Cys_THP在生物催化的条件下以烯胺催化模式催化完成环状酮对硝基烯烃的不对称Michael反应,进化的变体可获得到产率高、立体选择性好的手性酮产物。这项工作不仅为环酮分子的不对称官能团化提供了一种高效的生物催化策略,并且展示了人工酶在发展不对称非天然生物转化应用中的重要潜力。
  文章链接: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nie.202404312
  04 尹健教授团队在J Am Chem Soc发表绿脓杆菌脂多糖O-抗原的研究成果
  近日,江南大学生物工程学院、糖化学与生物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尹健教授团队在致病菌糖链抗原的全合成及抗原性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化学领域着名期刊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尹健教授团队一直致力于糖疫苗工程的研究,聚焦已有糖疫苗的迭代升级和新型糖疫苗的创制。研究表明,人体免疫系统可对绿脓杆菌脂多糖O-抗原产生保护性免疫。发展绿脓杆菌O5血清型O-抗原寡糖的化学合成方法,并将合成寡糖应用于生物医药研究,将为明确这一结构特异性糖链的免疫活性构效关系提供基础。
  尹健教授团队通过调节二糖受体和单糖供体的反应性,实现了绿脓杆菌中高度官能化的氨基糖苷三糖1及其乙酰胺衍生物2的化学合成。通过远程酰基参与和试剂调节的协同作用,实现D-岩藻糖胺α-1,2-顺式糖苷键的高效构建。利用1,2-反式-β-糖基化和C2′和C2″处叠氮基的SN2取代,高效生成2,3-二氨基-D-甘露糖醛酸的1,2-顺式-β-糖苷键。在三糖阶段利用策略性正交修饰,完成氨基上一个稀有乙脒基(Am)和四个乙酰基(Ac)的组装,实现糖环上不同氨基的功能化正交修饰。另外,当C3位组装乙脒基后,由于乙脒基的碱性作用会导致三糖在甲醇溶解中发生酯交换,由羧酸苄酯转化为羧酸甲酯,需进一步碱性脱除。最后,经全脱保护完成了目标三糖1的首次全合成。
  此外,为了评价O5血清型O-抗原寡糖片段的抗原性,进一步制备了无乙脒基三糖、还原端二糖和D-岩藻糖胺等寡糖片段(图3)。通过糖芯片技术,利用16名绿脓杆菌感染患者和16名健康供体的血清样品(阴性对照)对合成寡糖的抗原性进行筛选。研究结果为绿脓杆菌O5血清型O-抗原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基础。
  05 刘小浩教授研究团队在合成气一步高效制长链烯烃方面取得新突破
  近日,江南大学化学与材料工程学院刘小浩教授研究团队,通过设计构建新型催化体系,以一氧化碳和氢气混合气(CO+H2,合成气)为原料,实现了一步高效合成长链α-烯烃。相关研究成果日前发表于爱思唯尔《催化杂志》。
  研究人员打破常规思路,创新性地构建廉价铁系催化剂,即以非负载的钠修饰的大尺寸铁锌尖晶石氧化物为基础,利用硫化钠调控化学反应过程中碳沉积和碳消除的平衡,以避免“碳物种”在催化剂表面的积聚影响催化稳定性和产品选择性,而大尺寸反应表面耦合锌钠双助剂的给电子能力促进碳链增长和反应中间体脱附形成长链烯烃。据介绍,该设计理念制备的催化剂,催化合成气反应获得了超过96%的合成气单程转化率、5%左右的低甲烷选择性,综合烯烃选择性约为81%,其中长链α-烯烃(C4+=)选择性超过65%。
  该项研究不同于广泛报道的合成气一步直接制低碳烯烃技术,存在单程转化率偏低,原料气和气相产物难于分离等问题。研究人员采用廉价的单铁系催化剂,在连续流固定床单反应器中即可获得很高的合成气单程转化率,使得在工业应用过程中无需将未反应的原料气分离循环反应,这样可大幅降低设备投资和操作加工成本,更重要的是,产物中大部分是高价值的长链烯烃,用于后续的精细加工制高附加值产品,例如可用于合成可生物降解洗涤剂、新型聚合物材料、涂料、润滑油、环保增塑剂和农药等,可产生显着的经济效益。
  06 彭旭副教授在Nature子刊发表全球气候治理研究重要成果
  近日,江南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彭旭在全球碳减排中的气候治理能力及其政策效应研究方面取得重要突破进展,研究成果以“Extent of global decarbonization of the power sector through energy policies and governance capacity”为题,2024年6月刊发于《自然》系列子刊《通讯-地球与环境》(Communications Earth & Environment)。
  《通讯-地球与环境》旨在发表地球科学、行星科学以及环境科学领域能够带来新的见解以及研究领域内重大进展的科学论文,此项成果也是国内以商学院或经管学院为第一单位首次在此刊物发表论文。
  这项研究深入剖析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各国电力行业能源政策演进的时空动态特征,指明了后金融危机时代各国施行的经济恢复政策对其重点能源部门所导致的碳排放内涵,进而为后疫情时代各国经济复苏与低碳发展之间的权衡,以及如何制定出审慎干预的能源政策提供了重要的科学参考。
  文章链接:
  https://doi.org/10.1038/43247-024-01494-5
  07 马骏副教授在《会计研究》刊发研究成果
  近日,江南大学商学院马骏副教授与合作者共同完成的论文“家族企业组织身份背离与创新投入:基于组织身份理论的分析”在《会计研究》期刊正式刊出。文章关注一个在中国转型背景下十分重要但尚未得到足够关注的问题:家族企业组织身份认同问题对企业创新投入的影响。相比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中国社会存在对家族企业的某些负面认知,致使“家族企业”身份成为一种“身份诅咒”,影响其获得创新所需的关键资源。尽管已有研究基于社会情感财富(SEW)理论揭示了家族企业创新投入普遍偏低的现象及其原因,但对于SEW的家族认同维度,尤其是在中国情境下家族企业独特的身份背离现象对创新的影响,仍需进一步探究。基于此,本文提出“家族企业组织身份背离”概念,即客观上属于家族企业,但管理者主观上不认同家族企业身份,并考察其对创新投入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论文摘要
  该研究对于理解中国家族企业普遍存在的创新投入不足,以及政府如何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以缓解这一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启示。该研究为马骏副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家族企业治理转型的机制与效果研究”(72102088)和中国科协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项目“中国民营经济健康高质量发展研究”(20230504ZZ07240029)的阶段性成果。
  《会计研究》杂志是财政部主管、中国会计学会主办的国家一级学术期刊,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确定的管理科学A类重要期刊,是CSSCI来源期刊中唯一的会计类学术期刊,是中文会计学顶级期刊,也是江苏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办公室认定的权威刊物。
  08 陈兴教授等受邀在中科院一区期刊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组织专刊
  近日,江南大学理学院陈兴教授、王纯纯副教授受邀在中科院一区期刊、Top期刊IEEE Journal of Biomedical and Health Informatics(影响因子7.7)组织题为《Application of computational techniques in drug discovery and disease treatment Part II》的专刊。
  该期刊是计算机科学和信息系统领域的领衔期刊之一,主要聚焦于信息和通信技术与健康、医疗保健、生命科学和生物医学相互交叉的生物医学及健康信息科学领域的最新进展。陈兴教授同时也担任了该期刊的副主编一职。本专刊将重点关注药物发现和疾病治疗中新的计算技术,将邀请研究人员投稿使用计算技术进行药物发现和疾病治疗研究相关的最新综述和研究性论文。
 

观看这篇文章的小伙伴请留步~

食品学生汇“助力食品专业人才成长!”为服务宗旨,学生活动板块汇集了各个学校食品学子活动,快来找找你的学校吧!

如果你想了解和提供更多有关内容的话,可以通过以下联系方式关注和联系我们哦~


  • 食品学生汇公众号

  • 食品小V

  • 食品小白
标签: 学生活动
 
更多>同类活动报道

推荐图文
推荐活动报道
点击排行
鲁ICP备14027462号-1 (c)2008-2022 食品伙伴网 All Rights Reserved  鲁公网安备 3706020200012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