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日,集美大学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食代宁聚力”实践队整装出发!队员们从厦门北站集结,奔赴本次实践的“主战场”——福建省宁德市。
在抵达宁德并短暂休整后,实践队开启本次“山海寻经”的首个重要行程——深入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进行实地调研!大黄鱼,素有“国鱼”美誉,更是宁德依托山海资源、发展蓝色经济的“金名片”和支柱产业。如何让这条“致富鱼”游得更稳、更远、价值更高?这正是实践队此行带着专业知识寻求解答的核心课题之一。
深入核心产区:下午,实践队抵达位于梅田村的三都澳大黄鱼产业园。队员们深入产业园核心区域,近距离观察大黄鱼的现代化养殖模式、加工流程及产业布局。鳞次栉比的网箱、繁忙的加工车间,无不彰显着这片“海上牧场”的蓬勃生机。
聆听一线声音:队员们与产业园相关负责人、技术人员及养殖户代表进行了深入交流。重点了解当前大黄鱼产业在种质资源保护、养殖技术优化、鲜活储运保鲜技术、精深加工产品开发以及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等方面面临的现实挑战与迫切需求。
专业视角审视:结合海洋食品与生物工程的专业背景,队员们认真记录、积极提问,将产业一线的实际痛点与自身的专业知识储备进行初步对接,思考着未来几天乃至更长周期内可能贡献智慧的方向。
以“食”为媒,赋能蓝色经济
①精准锚定起点: 将首站选在大黄鱼产业园,直接切入了宁德“念海经”的核心实践领域,体现了实践队紧扣地方特色优势产业、服务地方需求的精准定位。
②理论与实践的首次碰撞:队员们首次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宁德支柱产业的真实场景相结合,完成了从“纸上谈兵”到“实战观察”的初步跨越。
③问题导向的初步建立: 通过实地看、当面听,队员们对大黄鱼产业链的现状、挑战有了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为后续几天有针对性地运用专业知识服务产业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真正开始思考如何“把论文写在大海上”。
④“山海寻”的生动开篇: 在碧海蓝天之间,队员们亲身感受了宁德“山海经”理念在海洋经济领域的生动实践,理解了“靠海吃海”新内涵——依靠科技赋能,实现可持续的、高附加值的“吃海”。
夕阳西下,首日行程圆满结束。带着实地见闻、初步的产业认知和亟待深入思考的问题,实践队安全返回驻地。大黄鱼产业园的调研,只是“山海寻经”实践之旅的开端,它为后续的活动打开了视野,指明了方向。
实践队将继续深入宁德的山海之间,他们的脚步将迈向何方?又将如何运用专业智慧为这片热土注入新活力?敬请期待后续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