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目标
培养能适应新时代国家战略和食品行业高质量发展,从事与食品质量与安全相关的科学研究、品质控制、监督管理等工作的“科技型+研究型+管理型”人才。
课程情况
核心课程包括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其中专业必修课包含生物化学、微生物学、食品化学、食品营养学、食品安全、食品质量控制与管理、食品分析、食品毒理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工艺学等。
深造情况
2023年,国内外深造比例在55.74%左右。
其中赴海外着名高校攻读博硕士学位5人(均为QS前10高校),国内升学均为“双一流”等高水平大学(江南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等)。
就业去向
2023年本科生就业率超过 98%。
毕业生供职于国家食品质量安全监管部门(国务院食安办、卫健委、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质检总局、工信部、农业农村部、海关等)的行政和检测单位,食品企业的品质管控部门、第三方认证、咨询和检测机构等。
培养特色
特色1:创新实践链式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以培养工程化创新人才为目标,以“实践平台、师资队伍、认证体系”为支撑,构建“创新条件”,实施“传帮带-入企业-学海外”多维度师资培养体系、“俱乐部-校外基地-国家平台”阶梯式实践平台,“专业认证-IFT认证-卓越工程师”动态培养系统、“启蒙-参与-训练-实战”层递式训练模块、“企业-行业-政府”联动式竞赛创新模式、“国际会议-交换生-联合培养”互通式交流机制六项保障措施。
特色2:同心·同向·同行 育人共同体
学院结合自身优势,挖掘育人元素,打造“三层同心”的育人主体圈,根据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亲疏远近”关系,形成“核心圈”“支撑圈”和“拓展圈”。学院根据不同育人主体的岗位要求、工作特性和自身诉求,有针对性地激发育人动力,营造合力育人、协同育人的良好氛围,增强合力推动育人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特色3:阶梯式科创竞赛孵化体系
学院将学科竞赛作为创新实践培养的重要抓手,构建了“启蒙-参与-训练-实战”递进式创新实践训练模块。学院先后建立了5个专业俱乐部,形成“一个专业教师指导、一家行业企业支持、开展一项特色活动”的建设模式。依托“DIY创新工坊”“PRP科研训练”“UROP项目”“‘大创’训练计划”“GP毕设项目”和“研究生独立研究项目”,为“从大一入校至研究生毕业”量身定制了梯度式育人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