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考试到底考我们什么?应当如何去备考和复习?这对于任何一个打算参加公务员考试,并立志于走上公务员岗位的考生来说,都是具有方向性和根本意义的问题,无论现在是处于哪个阶段,刚开始复习或是正在紧张冲刺。
以下文字是根据我多年参加京考和国考阅卷,从阅卷答案进行深入研究,并结合这些年进行公考培训讲座和课程的实践得出的成果。我宁愿考生读到这篇序文时还处于刚着手复习的阶段,还有相对充足的时间端正方向,而不是到了最后冲刺还没有静下心来思考这些问题,或是到了考完试出成绩之后才恍然大悟或怨天尤人。一句话,找对方向再进行复习,事半功倍。
有考生会说,这些问题我也知道啊,公务员考试笔试部分考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和申论两门科目,其中行测的题目原来都见过,很多都是初高中时期考的题,像选词填空、段落的理解这些,还有数学部分好像都是初高中的题,有的还是小学的奥数题;也有同学英文水平较高,参加过国内的GRE出国考试,就会说把GRE语文、数学部分翻译过来就是行测的大部分题目,我算半天都会做,这有什么难的。
这些基本代表了初涉公考题目考生的基本认识,但没有进一步思考
为什么这些貌似初高中基础知识的题目,到了受完高等教育之后还会考,它们所要真正考察我们的东西还是一样的吗?
点对点老师认为事实并非如此,公务员考试与我们原来的初高中综合基础知识考试,虽然在出题形式上相似,但它所要考察的实质内核已经完全改变,由此决定复习和答题的思路也就完全不一样了。为了真正体会这种差异,这里还是结合具体的题目进行分析。
例题1:
互联网并非____、整齐划一的技术革命的产物,而是在各种混乱、争论和复杂的利益纠葛中发展成今天的规模和影响力。正是一个个小的草根网络,最终汇集成一个____的大潮流。
填入划横线部分最恰当的一项是:( )
A.自上而下 不可逆转
B.一呼百应 铺天盖地
C.有条不紊 举世瞩目
D.运筹帷幄 波涛汹涌
这是行测言语理解与表达部分选词填空的一道真题,这种形式的考察在以前的考试中也很多见。
第一个空选择一个能够表示互联网整齐划一发展的一个词,有考生觉得“自上而下”、“有条不紊”两个词都可以,甚至有考生觉得“一呼百应”或者“运筹帷幄”也可以;于是再看第二个空,选择一个词来修饰“大潮流”,这样“不可逆转”、“铺天盖地”、“举世瞩目”、“波涛汹涌”好像也都行,带进去之后也很通顺。
于是问题就产生了,到底选哪一个?很多考生会反复看这几个词,到底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最后感觉哪个更合适就选了一个。如果这样解这道题的话,说明还停留在初高中的认识阶段。
至于第二个空填哪一个词语,选项中四个都是可以的,没有任何的区别。
这就是这道题的解法。30秒之内完全可以选出来正确答案。
到这里我们就能够稍微体会一下公务员考试和以前考试的区别:
公考选词填空并不是考这几个词语本身的精确含义,之间的精确区别是什么,而是考察题干句子或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单纯辨析词义是没有意义的,必须让它与句子的其它部分发生联系,这样才能够进行定位。借用大家熟悉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不要孤立、片面的看问题,而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这里要提醒考生在复习的过程中也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复习,而不是像大多数辅导书籍引导的那样,让你去记忆大量实词、虚词、成语的确切含义和辨析,寄希望于能考到几个,那是小学和初高中小孩做的事。我们备考公务员考试要做的,是在你原有知识的基础上,知道词的大概含义即可,去寻找词与词、词与句子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推导出答案。
语文的部分如此,数学的部分也是,下面举两例:
例题2:
甲乙两列火车速度比是5:4,乙车先出发从B站开往A站,当行到离B站72千米的地方时,甲车从A站出发开往B站,两列火车相遇的地方离AB两站距离之比是3:4,那么两站之间的距离为多少千米?
A.216 B.315 C.480 D.540
这是行测数学运算部分的一道真题,运算起来较为复杂,很多考生在平时的练习中也是把它看做一个路程问题,设未知量根据题意列方程求解,做的快的花了四五分钟做出来,觉得大获成功很有成就。其实,这种复习方向是错误的。须知在正式考试140道题要在120分钟内完成,利用这种方法复习或训练,能够做完题目是完全不可能的。
有同学感到不解,怎么可以这样!按照原来的方法计算出来多安全!的确,这就是公务员考试,而不是初高中数学考试。利用有效量与量之间的关系迅速选择答案,这就是公务员考试所要考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不是一步一步按部就班的进行运算。近来发现,市面上也有一两本这种类似“秒杀”的辅导书籍问世,但并不为广大考生所认可。其实这种方法才是符合公务员考试思路的,只是前期缺乏必要的合法性的论证。
通过这个题目我所要表达的是,通常看来天经地义的方法很可能也是错误的,平时在复习中花几分钟时间把题目运算出来就万事大吉,但在正式考试中付出的时间成本是巨大的,最终导致的只能是千千万万的考生在行测考试中做不完题目。产生这些问题,难道不值得去从根本上进行反思吗!
例题3
题目:2006年,我国的出口额约比上年增长( )
A.27.2% B.23.8% C.23.2% D.19.9%
这是资料分析部分的一道真题。看到题目后,绝大部分考生会代入运算,用2006年出口额减去上一年出口额,然后再除以上一年出口额,题目本身并不很难,但由于数量较大,光是计算的话一分钟之内都很难完成。
这时正确的方法还是去寻找有效量之间的关系。从图面直观看出,06年出口额增长量是要大于进口额增长的,而进出口总额比上年增长23.8个点,那么出口额增长率是要大于这个数的,看选项只有A.27.2%符合,所以迅速选择答案A。这样类似的应用在资料分析题目中也是比比皆是。
所以在复习过程中,也不要满足于列出算式计算出结果,而是要寻找中间的量或规律,善于总结和发现规律,注重思考的过程。
以上通过对行测部分几道具体题目的解析可以看出,行测的考察对象是考生的思维能力,借助这种能力寻找内在的“关系”,体现出思考的过程到底是什么,而不是单纯靠辨析或计算来追求最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