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哪些食品是健康的,哪些是不健康的吗?”课堂伊始,成员杨静影通过提问互动,迅速拉近了与小朋友们的距离,激发了他们对食品安全的兴趣。随后,她围绕“垃圾食品”“三无食品”“过期食品”的识别方法,深入浅出地讲解了生活中常见的食品污染、变质以及添加剂超标等安全问题。课堂上还结合动画视频,教授了“七步洗手法”,引导小朋友们从小养成健康卫生的饮食观念。
课堂上,小朋友们认真思考、踊跃发言,气氛十分活跃。听完垃圾食品危害的讲解,一名小朋友认真表示:“我以后要少吃膨化油炸食品,多喝牛奶多吃蔬菜!”这句稚嫩而真诚的话语,正是小朋友们课堂收获的生动体现。
为帮助小朋友们提升选择健康食品的能力,成员柳秋艳特别讲解了“如何看懂食品包装信息”。她结合实例,详细解读了生产日期、保质期、条形码以及营养成分表的作用,并指导小朋友们如何查核要点,学会挑选健康食品、识别不合规产品。“食品安全其实就藏在生活细节里”,柳秋艳强调,“只要多一分留意,就能减少很多隐患。”
最后的趣味问答环节将活动推向高潮,小朋友们争相举手、积极作答,踊跃表达自己的观点。这不仅是对知识的回顾巩固,更是将健康安全的理念深植于心的过程。
“食品安全无小事,健康教育需从娃娃抓起。”队长李昌超表示,“我们希望通过这种面对面、沉浸式的互动课堂,帮助小朋友们真正听得懂、记得住,更能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期待他们成为生活中的‘小小监督员’,带动家人一起关注食品安全,共同守护健康。”
高校肩负服务社会的重要使命,“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此次走进托管班开展科普,正是履行这一使命的具体实践。活动不仅提升了青少年的食品安全认知,也锤炼了团队成员的社会责任与实践能力,彰显出华农为服务“健康中国”战略贡献的青春担当。未来,“食品安全与营养中国行”博士团将继续秉持初心,发挥专业所长,持续推进营养知识“五进”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助力青少年筑牢食品安全意识,为健康中国建设注入持续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