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策藻水分离,探求治污良方
在派河巢湖口,实践团实地考察了包河区河口藻水分离站。工作人员热情接待了团队,详细解答了关于藻类污染治理技术与资源化利用途径的疑问,并系统介绍了分离站的工作原理及藻水分离操作流程。此次交流为团队深入了解巢湖蓝藻治理实践提供了宝贵的一手资料。
分区取样析水质,科学认知再深化
为科学分析藻类污染及其影响机制,在指导教师徐芳带领下,团队成员结合专业背景知识,在巢湖口进行了分区水质取样。这些样本将为后续实验室分析提供依据,有助于团队更精准地评估“引江济淮”工程在水质净化方面的实际效果。
探访二期工程,溯源活水润民生
结束巢湖口的调研后,实践团转赴“引江济淮”二期工程河段,重点考察饮用水安全保障及工程对水环境的影响,并同步开展了水质取样工作。“引江济淮”工程承担着优化皖豫水资源配置、保障城乡供水、发展江淮航运、改善巢湖及淮河水生态环境的重任。二期工程在一期基础上延伸拓展,旨在进一步织密江淮水网,其生态效益备受瞩目。“二期工程通过提升水系连通性与保障生态流量,显著增强了长江与巢湖之间的水体交换能力,对改善饮用水水质、增进民生福祉具有重要作用。”徐芳老师解读道。团队成员沿工程水体布设多个采样点进行取样,力求通过科学数据揭示工程的生态价值。
从现场实践到实验室分析,实践团队串联起从宏观工程布局到微观水质监测的完整研究链条。此次调研不仅让青年学子沉浸式感受了国家水网“生态动脉”优化资源配置、守护流域安全的强大动能,深刻体会到重大绿色工程修复自然生态的磅礴力量,更是在数据解读中深化了对生态治理的理解,为未来投身生态文明建设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团队以实际行动践行了“把论文写在祖国江河湖泊上”的誓言,以专业知识和青年担当,为守护绿水青山注入了澎湃的学科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