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朋友们,鸡蛋里藏着哪些‘小零件’呢?”博士团成员柳秋艳举起一个放大版鸡蛋解剖模型,瞬间吸引了全场目光。她轻轻拆开模型,露出蛋壳、蛋壳膜、气室、系带、蛋黄和蛋白等结构,用“鸡蛋城堡”的比喻展开讲解:“坚硬的蛋壳像城堡的外墙,由碳酸钙构成,上面布满小气孔,能让空气进出;蛋壳膜是第二层防线,像过滤网一样阻挡细菌;钝端的气室是‘储藏室’,越新鲜的鸡蛋,气室越小哦。”小朋友们不仅通过学习认识了鸡蛋的各个结构,还记住了“气室大小辨新鲜”的小窍门。此外,她还介绍了鸡蛋中丰富的蛋白质含量,以及其中的维生素D作为“钙的小火车”,能把牛奶里的钙输送到骨头里,助力小朋友们长得高高的。
“如何不用打破鸡蛋,分辨生鸡蛋和熟鸡蛋呢?”成员杨静影的问题引发了小朋友们的热烈讨论,随后,“辨蛋实验”依次展开,让小朋友们在动手操作中探索科学规律。在“摸蛋壳”实验区,小朋友们轮流触摸生、熟鸡蛋的外壳,细细感受不同鸡蛋外壳的粗糙程度。最受欢迎的是“转鸡蛋”游戏,小朋友们把鸡蛋放在桌上旋转,发现熟鸡蛋转得又快又稳,生鸡蛋却摇摇晃晃转不动。“竖立鸡蛋”和“茶叶水变色”实验同样充满惊喜,当小朋友们看到生鸡蛋能在桌上勉强站稳,且在茶叶水中浸泡后蛋壳会变色时,眼中闪烁着发现的光芒。“原来鸡蛋里有这么多小秘密!”小朋友们的惊叹声此起彼伏。通过杨静影对不同实验现象的耐心解释,小朋友们将辨别生熟鸡蛋的小妙招记得更加牢固了。
活动最后,“鸡蛋绘画大赛”让课堂变身创意工坊。博士团成员给每个小朋友分发了蛋壳、彩笔和颜料,鼓励他们将学到的鸡蛋知识融入画作。有的小朋友在蛋壳上画满卡通形象,让鸡蛋仿佛有了生命;有的画了鸡蛋剖面图,用气室、系带等结构组成一幅“鸡蛋城堡地图”;还有的画了美丽风景,小小的鸡蛋承载着大大的世界。小朋友们纷纷展示自己的作品,用艺术语言复述着课堂上学到的知识。博士团成员还准备了“营养小贴士”贴纸,让小朋友们贴在作品上,比如“鸡蛋+菠菜,铁吸收更好”“要吃熟鸡蛋哦”。
这场“蛋蛋总动员”活动,以小朋友们最熟悉的鸡蛋为切入点,通过“结构认知-营养解析-实验探索-创意表达”的层层递进,将抽象的营养知识转化为可触摸、可操作、可创造的鲜活体验。正如博士团队长李昌超所说:“当小朋友们亲手转动鸡蛋、画出营养密码时,他们记住的不只是‘鸡蛋有蛋白质’,更是对食物的好奇心和科学探索的热情。”从一颗小小的鸡蛋,到科学饮食的大道理,华农博士团用专业与童趣交织的方式,为小朋友们打开了认识食物的新窗口。当小朋友们带着彩绘蛋壳和满满的知识回家时,一颗尊重科学、热爱健康的种子,已悄然在他们心中扎根。未来,华中农业大学博士团将继续走进更多社区与校园,用科学点亮小朋友们的眼睛,为全民营养健康贡献青春与智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