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学校推荐、材料审核、专家推选、专题研究和名单公示等程序,江苏省“十佳研究生导师”和“十佳研究生导师团队”推选结果已揭晓。今天,一起来学习“十佳研究生导师”邹小波教师的优秀事迹吧~
导师简介
邹小波,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院长。获得了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中青年科技领军人才、江苏省先进工作者、农业农村部岗位科学家等诸多人才称号。主持完成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863、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18项;以第一发明人授权中国发明专利43件和国际PCT发明专利6件,获中国专利优秀奖1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3项;出版本领域第一部英文专著,主编中文专著5本;多篇文章发表在本领域权威刊物上,高被引论文6篇,热点论文2篇,单篇最高被引654次。曾获国家技术发明二等奖2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奖、中国青年科技奖等。
历年来培养和指导博士生19人、硕士生35人,先后获江苏省研究生教学改革成果一等奖1项、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2项。指导学生获江苏省优秀博士和硕士论文4篇。
先进事迹
14年来,在科研团队中,他是兢兢业业的领头人,时时刻刻关注着科技前沿,引导研究生保持严谨科研态度、坚定探索创新精神、传承拼搏进取品格;在教学岗位中,他是学生们的良师益友,将冰冷的检测装备赋予温度,帮助学生从枯燥的课堂中汲取学习的乐趣;在日常生活中,他是健康生活的倡导者,坚持每天走路一万步,多次向学生强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鼓励学生保持健康生活态度和精神面貌。
因材施教,引导研究生全面发展
“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是教育的根本问题。作为国家食品类专业教指委委员、食品科学与工程国家一流专业负责人、食品无损检测省级一流课程负责人,邹小波在明确食品专业结构框架和行业最新发展需求的基础上,注重教育方式方法革新,重视与学生的定期沟通交流,把握每个学生的个性和需求,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学习专业知识,深入开展科学研究,培养工程和创新能力。
在提升学生学术写作能力的同时,他强调培养研究生的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以及批判思辨能力等。他还鼓励并指导学生积极参加多项国际、国内学术竞赛,提高学生工程应用能力。
立足专业,培养食品工程化人才
邹小波发现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生培养中普遍存在“重工艺、轻工程,重理论、轻实践”的现象,因此强调加强研究生“食品工程”能力的提升。他鼓励研究生积极到企业中参与为期1个月以上的工程实践,在食品加工现场发现问题,并围绕企业难点、痛点分析问题,开展科学研究以解决问题。他带领青年教师和学生深入镇江香醋企业车间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创制了“测+网+云+控+机”一体化的食品智能加工装备和复杂体系下加工过程的柔性控制软件,解决了我国传统食品加工连续性差、信息化水平低的难题,提高了生产效率,保证产品的质量和稳定性,降低了成本。
潜心科研,立足社会需求和行业发展
邹小波立足食品无损检测技术创新,始终围绕食品智能化检测与加工开展研究,在提升我国食品工程装备信息化、智能化水平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指导2009级硕士陈正伟、2010级硕士张德涛、2015级博士徐艺伟等研究生开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水果、禽蛋、螃蟹等智能在线检测线,延长了其加工链,增加了其附加值和农民收入;指导2010级硕士黄晓玮、2014级博士李志华、2017级博士孙悦等将开发的手持式无损检测仪与物联网技术相结合,构建了我国最大的苹果品质数据库,为其按质论价和农业主管部门提供信息支撑;他指导2019级博士李闯、杨志坤、郭子昂等,通过产学研结合方式和南京乐鹰商用厨房设备有限公司共同开发中式自动化中央厨房成套装备,疫情期间应用于江苏省泰州嘉和一品等多个食品企业,也在深圳、重庆,在湖北武汉、四川德阳等多地应用,既省时省力又实现了分餐制,全力保障了抗疫一线人员和社会团体的食品需求。
邹小波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他不断提高自身品质道德和学术道德修养,以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学生,用爱心、耐心、细心指导和教育学生,陪伴学生成长和成才,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