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学术科研:肉制品的可持续性加工
主持人:相信我们中的大多数人都听说过可持续发展,但是对于肉制品的可持续发展并不太了解,可以请老师为我们介绍一下吗?
吴海舟老师:“可持续”不是一个新词,早在1983年就由世界环境委员会和联合国发展总署首先提出。那什么是可持续呢,就是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有利于我们现在这一代人,而且对我们的子孙后代也不造成破坏或者长久性影响;具体到我们的动物源食品,第一点体现在用最少的原料制造最好、最健康的食品;第二点体现在肉制品加工中投入的碳排放量最少;第三点体现在肉制品的加工过程不会造成环境的影响。
主持人:我国目前肉制品加工的优势劣势以及相对于其他国家我国肉制品市场的特点是什么呢?
吴海舟老师:我国目前的肉制品市场特点是消费者并不是特别在意肉的品种。与西方国家相比,我国的优势是作为畜牧大国及生产大国,肉制品来源丰富;其次是中国肉制品加工历史悠久,肉类品种多。劣势是目前肉品市场上肉制品的安全性和营养性还不够高,在这两个方面上我国肉制品发展任重道远。
现场同学:如今食品科技不断发展创新,我们如何看待人造肉对传统食品的冲击呢?
吴海舟老师:西方欧美等国家比较重视碳排放问题,包括牛打嗝产生的甲烷,都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环境破坏,于是就产生了人造肉的概念。人造肉技术主要涉及干细胞培养领域,如今细胞研究的发展非常迅猛,但是目前还没有达到对全球食品市场产生颠覆性影响的程度。但是我们还是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选择,比如有的人喜欢吃传统肉制品,有的像素食主义者可能会选择人造肉这样的产品。
02
平衡生活:不要被内卷的洪流裹挟
主持人:科研生活总归充斥着些许不如意和疲惫,如何消除这些压力和疲惫,老师有什么建议呢?
吴海舟老师:在科研的道路上要懂得倾诉,释放压力。当感到疲惫,有压力的时候可以找伙伴倾诉或者拉上小伙伴一起出去玩放松心情。
主持人:在我们科研学习中,经常遇到一些内卷现象,我们应该如何应对呢?
吴海舟老师:我觉得这个时候更要静下心来,因为质量永远比数量重要。你们已经是研究生了,我希望你们不要把自己当成本科生、高中生甚至巨婴来看待自己,一定要有独立的思考能力,不要被所谓的内卷洪流所裹挟。
03
未来规划: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进
主持人:读研期间如何选择课题,如何开展研究呢?
吴海舟老师:可以通过不断学习,掌握相关领域最前沿的研究成果,然后阅读并精读相关文献,找准空白点;同时也可以与该研究领域的老师或其他学者多交流讨论确定课题。
主持人:年轻的我们要如何规划人生呢?
吴海舟老师:我相信大家在平时的生活中,肯定听到过很多的心灵鸡汤。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选择,有的人选择逃避,有的人选择上进,有的人选择走遍世界,有的人选择躺平。我们只需要认准自己的路,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并坚持下来就可以了。
现场同学:请问老师是怎么准备出国留学的呢?在语言方面有什么要求呢?
吴海舟老师:我在南京农业大学进行了硕博连读,后面申请国家公派留学,在美国威斯康辛州完成了最后的两年科研。作为博士有两种培养形式,一种是联合培养,就是你完成一定学业后可以有一到两年的时间在美国或者欧洲做研究。另一种就是国内读完研究生后申请国外大学的博士,但是需要达到他们的要求,比如你在研究生阶段的科研成果,专业考试的分数和雅思托福等。在美国的话除了英语还要考GRE,相当于研究生数学考试。
交流中吴老师为我们介绍了肉制品可持续性加工的含义以及国内外肉制品市场的现状与发展趋势;同时用自己的科研经历告诫我们要学会独立思考,不要被内卷的洪流所裹挟;在未来的人生旅途中,我们只要找准自己的道路,明确自己的目标,不断朝着这个目标前进就会取得理想的结果。经过本次的学术晚茶分享,希望同学们能够以吴海舟老师这样的优秀青年学者作为榜样,明确学习目标、培养科研兴趣,以更加严格的标准要求自己,不负青春韶华,努力学习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