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碰撞,创新无限。为了更好地推动学科发展,助力研究生打开科研思路,学生综合事务部继续打造“圆桌派”2.0系列于2023年9月26日下午16点在工科楼225举办了了本学期第一期圆桌会议,主题为 “蛋白多肽的经典研究思路”,旨在让研一同学们更深入了解学科专业。活动分享人为博士研究生李祖悦、食品科学技术学院四十余名研究生参与本次活动。李祖悦师姐主要从生物活性肽简介、生物活性肽的鉴定、生物活性肽的口服递送三个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首先,李祖悦师姐对生物活性肽进行简单介绍,分别向我们讲解其定义、分类、特点、作用、应用和制备,接着从制备这一点切入生物活性肽的研究思路,引起同学们的思考,发散同学们的思维。
随后,李祖悦师姐详细介绍了生物活性肽的口服递送,指出口服配体修饰的纳米载体(NC)被广泛认为是保护生物活性肽的有效策略,讲解影响口服配体修饰的纳米载体的胃肠道屏障以及设计的关键因素:靶点选择、配体特性、连接作用、材料类型。最后详细说明口服药物递送材料的作用机制,开拓同学研究思路,鼓励同学们问出心中所不解的疑惑。
有同学提问:“当数据做不出来或者和文献不一样怎么办?怎样调整科研心态?科研期间应该给自己放假吗?”李祖悦师姐回答:“一定要靠坚定自己的内心调整科研心态,有一个特定的目标,清楚自己想要做出一个什么样的成果。遇到问题在自己充分思考后可以多和老师交流,可能会得到一个不一样的角度。适当休息也会事半功倍,但不要过得太涣散。”
总结
最后学科建设部部长袁缘对本次会议进行总结,通过这次分享,同学们认识了自己研究课题之外的天地,激发了同学们对科学研究的热情,会议在参会同学与李祖悦师姐一片欢声笑语中圆满结束,为第一期圆桌派画上完美的句号。
"食科圆桌派"第二期
9月26日晚7点,一场主题为“科学的研究思路养成、实践经验分享”的交流会于新工科楼225成功举办。活动分享人为博士研究生骆玮,其研究方向主要为畜产品食品科学于技术,发表学术论文12篇,累计影响因子>77,在校期间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校“优秀学生”、研究生学校奖学金等多项荣誉。此次圆桌交流会,骆玮师兄主要从正式开展科学研究前的一些思考、如何科学地开展科学(课题)研究、如何写好SCI论文、处理好人际关系四个方面进行分享交流。
正式开展科学研究前的思考
首先,骆玮师兄分享了他对正式开展科学研究的的一些思考,重点强调科研的意义、学什么以及怎么学的问题。骆玮师兄认为,科研是对人格进一步塑造的过程,是认知提升的过程,它让我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进一步升华。此外,通过科研还能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服务能力。
接着,骆玮师兄和我们分享了他对如何科学地开展科学研究的看法。首先我们要弄清楚课题研究的三个层面:战略层面、战术层面、技术层面。进一步说明也就是指我们要确定选题与目标,通过研究结果的分析和讨论,梳理结果间的相互支撑关系得到研究结果与结论,并且要弄明白研究方法与过程。其次,骆玮师兄以自身读研经历告诉我们要对每一个学期进行一个规划,并用表格的形式罗列出每个学期需要完成的任务,给同学们做一个参考。接着,骆玮师兄提到了科研中的两道红线,也就是实验安全和科研诚信,告诉我们在保证自身安全的同时也要保证科研的严谨性。最后,骆玮师兄以其研究生论文为例向同学们讲解如何科学地开展科学研究,同学们表示收获颇多。
骆玮师兄根据其发表论文的经验,向同学们详细介绍了论文撰写前以及论文撰写中需要注意的问题。比如摘要最好分为三段、标题简洁但要内容完成、图和表都可以用的情况下优先选更直观的图等等。他表示:论文撰写过程其实就是在在讲一个科学故事的过程,而图表信息的清晰展示则是讲好一个科学故事的重要基础。只要同学们认真科研,大胆创新,一定能写出优秀的论文!
最后,骆玮师兄表示,在读研过程中,不仅要搞好科研还要搞好人际关系,做到智商情商两手抓。一名出色的科研工作者需要具备多种能力,处理好人际关系也是其中的一种。
不知不觉交流会接近尾声,有许多同学踊跃提问,请师兄解答研究生入学以来的困惑。其中一位同学问到:导师给了课题的大致方向,我该怎样做能够确定课题呢?骆玮师兄答到:这应该是研究生入学普遍遇到的问题。首先我们需要阅读大量文献,因为文献是科研的基础。在有一定的文献基础后,要拿着自己的想法多和导师沟通,最好做一些预实验,慢慢地我们就能确定自己的课题了。
结语
本次交流会不仅为食科科研注入新的活力,更加深了各位同学对科研的认识和思考。我们相信,通过这样的交流活动,我们将能够激发更多食科人对科学研究的热情,培养更多优秀的食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