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获国家二等奖作品由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师刘慧萍指导,张家榕、王鑫宇、吴鑫怡、张洁榕、朱妍昕、林思妍、唐清馨等人作为团队成员共同完成。项目从法治视域出发,以黑龙江省等五省的调研数据为实证案例,为非遗传承人构建了以“认定-管理-退出”为主线的体系化保护机制,助力非遗行业传承发展,增进文化自信自强,对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项目在学术研究、社会效应、成果推广方面取得了良好成效。项目成员先后4次在学术会议上作主题发言或担任评议人,相关论文先后6次获各级法学会嘉奖;项目调研报告被民主镇人民政府、一达国际投资集团等多家单位采纳,并在杨林乡中心小学实践推广,取得了积极的社会效果。
挑战杯赛事聚焦成果转化,为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争取政策支持和条件保障,促进大学生创新成果与社会、市场、产业的对接融合,助力打通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本届比赛于2月正式启动,自校赛起吸引了我校15个学院千余名学生报名参赛并累计提交197个项目。通过学院初评、复赛盲评、终审路演三个阶段,共推荐40支团队参加省赛,获得省赛一等奖10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11项,15名教师获得“优秀指导教师”称号。
另悉,我校高度重视此次全国终审决赛,团委(创新创业中心)充分发挥管理和指导作用,及时跟进项目进展,注重项目筹备细节。并通过邀请国内相关领域专家指导解读、参与赛事专项集训营等方式针对竞赛答辩技巧及注意事项等细节进行了专项辅导和打磨。近年来,我校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工作予以高度重视,团委(创新创业中心)不断扩大创新创业竞赛的宣传力度和影响范围,孵化优秀项目,对项目质量精益求精,形成了以“挑战杯”“互联网+”系列竞赛为龙头、校内“播种杯”创新创业竞赛为载体的竞赛体系,竞赛成绩不断提升。下阶段,团委(创新创业中心)将以“国家级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契机,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对标竞赛导向,进行多维帮扶,力求竞赛成绩突破,服务学校新农科人才培养和“双一流”建设,助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激发东农学子科创热情与担当精神,立志于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龙江实践、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东农青春力量。